首页 历史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第11章 进宫

  接下来的几天内,东宫人员频繁变动。+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朱允熥,宜伦郡主与江都郡院落管事的直接被朱元璋直接杖杀,其余人员,有罪的交于刑部处理,无罪遣散。

   因为吕氏还是朱雄英目前名义上的母妃。朱雄英还是给了吕氏一点面子,所以,除了太子妃自己院落的人,其余人员几乎都换成了朱元璋给朱雄英的人。

   吕氏依旧住在东宫,这一点让朱雄英还是有点不自在的。

   眼看着东宫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朱雄英没事就溜达到了朱元璋的御书房,未经通报,朱雄英就进入了御书房。

   这是朱雄英独有的特权。

   当朱雄英推开御书房的大门,看到坐在书案前的朱元璋时,心中那份久违的亲情与敬畏,瞬间涌上心头。

   径自走到桌前,坐了下来,直接开始了话题。

   “爷爷,东宫之事,已基本安顿妥当。”朱雄英语气沉稳地说道。

   “嗯,嗯。”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朱雄英没大没小的端过朱元璋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缓缓放下,接着说:“不过,今天来找爷爷,倒是有件事想和您商量。欣完??鰰占 芜错内容”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抬头看向他:“说吧,什么事?”

   “关于允炆的事。”朱雄英的目光一转,目光如刀锋般锋利地直视着朱元璋。

   “允炆?”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皱。作为皇帝,他对每一个孙子都抱有不同的期待。

   但对于朱允炆,他的印象并非如朱雄英般深刻。

   朱允炆天资算是聪慧,读书多,但为人性格较为温和,也算是比较孝顺,少了些锋芒,他在朱元璋的心中,也并没有太高的地位。

   “允炆之事,爷爷似乎有所顾虑?”朱雄英似乎察觉到了朱元璋的犹豫,他不由得微微一笑,眼底的光芒深邃。

   朱元璋沉吟片刻,叹了口气:“允炆是个读书的孩子,心性温文,倒也有些天资。他也不似你一般,拥有那股从容应对局面的力量。你回来了,这江山的主位就跟他没关系了。”

   朱元璋继续试探着朱雄英的态度:“要不,给他封个王?”

   朱雄英心中明了,这话说得其实没有错,朱允炆是一个极为内敛、沉静的孩子。他不喜权谋,更喜学问,若要让他立足权力之争,确实有些力不从心。¨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但这不意味着他没有利用价值,至少在某些地方,朱允炆的存在,可以给自己带来帮助。

   “我明白爷爷的意思。”朱雄英低声说:“但允炆的才学与稳重,并不是在治国理政上无用。我认为,应该让他封王、留在应天,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未尝不可。”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欣慰:“原来如此,你已不再仅仅考虑权力之争,连周全之策也能想到。如此也好,允炆若能专心治学,倒也能为朝廷培养人才。”

   朱雄英接着说道:“若是允许他继续深研学术,便无必要让他卷入太过复杂的权力斗争。封王也能避免一些权谋。”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稍微有些复杂。朱雄英作为太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年轻的继承人,而是一位能够独立思考、审时度势的权谋高手。他的提议,不仅是考虑到朱允炆的天性,也是对自己皇权结构的一种灵活运作。

   “那吕氏如何?”朱元璋突然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

   朱雄英闻言,眼神一闪,随即淡然道:“吕氏母亲作为朱允炆的生母,理应与允炆一同生活,允炆在权谋方面是一张白纸,有她在允炆身边,作为辅佐,允文各方面的压力应该小一点。”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深深凝视着朱雄英,片刻后才开口:“吕氏自是心机深重,但你已掌控东宫,不必再为她担忧。若能在允炆身边安静地过一生,也不失为一桩幸事。”

   朱雄英微微一笑:“正是如此。让允炆去做他擅长的事情,而不必牵扯进无休止的争斗,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朱元璋:“你能想到这一点,不负我所望,明天开始陪我上朝吧!”

   朱雄英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