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第16章 村民买牛奶,旺花挨打

  第16章:村民买牛奶,旺花挨打 那汉子也没脸再继续待下去,灰溜溜跑了。 其他人都安抚起李复兴,说几句那汉子的不是,态度显然偏向了李复兴。 一直钻到地下十二米,地下水才开始往上冒,但水压不足,没冒出钻口。李复兴指挥着大家开始干活,把塑料管顺着打好的孔放下去,安上井头。 井头是用一节大概八公分长的铁管子做的,里面有活塞杆,跟加力把连接,活塞是橡胶的。 “这就齐活了?” 李复兴没答话,直接握住加力把,开始压。 压了六七下,浑浊的井水就从井头的铁管子中流了出来。 在场的人,包括老支书在内,都瞪大了眼睛,很是兴奋。 “快拿桶,不能浪费了!”老支书大声道。 李复兴把位置让给李德军,说道:“三叔,你来接着压,一直到水变清为止。” “好,我来。” 李德军撸起袖子,搓了搓手,接着握住加力把,按李复兴刚才的频率开始上下压了起来。 这可比去挑水方便多了。 其他人也觉得很有意思,都想试试,便轮流开始压水,压出来的水都用桶接着,立马就有人挑着去浇地。 十多分钟之后,出来的水终于渐渐变清。 “好了。”李复兴连忙道。 此时,大半个李家庄的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水井,看向李复兴爷爷奶奶的眼神中都是羡慕。 肯定是第一次见啊!这种压水井是在八九十年代才推广开来的,那时几乎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这样的压水井。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得知这压水井是李复兴为了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打的,都夸赞李复兴有孝心。 看看别人家的孙子! 再看自己家的,一个个没个正型,天天吊儿郎当,就气不打一处来。 老支书凑到李复兴身边,低声问:“复兴,这些零件花了多少钱?” 见李复兴真打出水来,他心里便开始盘算,在村里打几个,方便浇地。要不单靠那口泉水,效率太低了。 李复兴大概明白老支书的想法,也支持他组织村民在村里多打几口这种压水井。 这样一来,他们家的压水井就没那么显眼,不会总被人盯着,要不难免会有人眼红。要是村里多几口这样的水井,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此外,李复兴也觉得,这种压水井能提早服务人民是最好不过了。 起码能在三年困难时期,发挥一点作用。 可以预见,这种压水井打的多了,地下水位势必会继续下降,对以后不好。但现在谁还管得了那么多?活过这三年才是最要紧的。 “一共花了三十。”李复兴如实说。 压水井一共就那么几个零件,用的钢铁也不多。要是大规模生产,成本应该用不了三十。 “这么贵?” 三十块对城里的工人而言,可能不算太多,但对在农村挣工分的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要知道,现在在农村娶个老婆也才几块钱而已。 “咱们村之前那口井,花了多少?”李复兴问道。 老支书这下没话说了。 他斟酌片刻,咬牙问道:“肯定能打出水么?” 李复兴道:“这是地下水,按说一个地方的地下水位是差不多的,从刚刚钻的这口井来看,咱们村的地下水位应该在九米左右。” “也就是说,咱们村原来那口井,再往下钻个两三米,就能出水了。” “不过随着咱们用水,地下水位也会下降,能用多久不太好说,除非下大雨,把咱们用的那些地下水给补回来。” 他通俗的讲解一番,老支书就听懂了。 “原来那口井往下钻就能出水?”老支书脸色一喜。 要是这样的话,他组织村民在原来那口井的基础上再挖个两三米,就能解决用水问题,那还花钱干啥? “很大概率可以,但能出多少水,我不敢保证。” 老支书点了点头。 不管那么多,先让大家挖,要是行的话,那是最好,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他说干就干,立马带人去挖,庄稼现在都等着用水呢! “都别呆着了,跟我走!” 围观的村民们陆续散开。 李复兴的爷爷奶奶都开心不已,有了这口压水井,他们家就不愁用水了。李老爷子还特意喝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