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唐躺平王

第37章 东风齐备,工坊惊雷

  长孙冲迈进赵国公府书房的门槛,小腿肚子直转筋。*a\i′t^i~n/g+x^i^a`o^s·h¢u~o^.^c\o!m* 紫檀大案后,长孙无忌正批阅文书,眼皮都没抬一下。书房里静得吓人,只有狻猊炉里银炭偶尔的噼啪声。 “阿…阿耶。”长孙冲嗓子发干。 “嗯。”长孙无忌笔下不停,“工坊那头不忙了?” 长孙冲心一横,语速飞快:“成了!新犁成了!三亩实地,亩产实打实四石!工坊外面都挤爆了!恪哥说要扩坊,让更多农户用上好农具,大增粮赋!可眼下…缺周转的钱!” 他偷瞄父亲,见那笔尖似乎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赶紧补上,“恪哥让我问问,阿耶可愿参股?或是暂借周转?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稳赚不赔!” 长孙无忌终于搁下笔,目光锐利如刀锋扫来:“借钱?给李恪?” 长孙冲感觉后背凉飕飕的:“是、是啊!为国分忧嘛!若是您不方便…恪哥说就只能去找宿国公他们商量了…” 他故意把最后半句拖得又慢又清晰。 沉默在书房里蔓延,只有长孙无忌指节叩击光洁案面的轻响。 四石粮赋!实打实的巨大政绩。 李恪那小子虽是个刺头,但这铁犁却是真金白银的利国利器。 参股? 风险太大,牵扯太深…借钱,倒是最稳妥。 “增赋裕民,确是大善之举。” 他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府库可以挪借一千贯与你,一年为期,届时归还本金即可。参股就不必了,老夫身为朝廷重臣,不宜涉足商事。” 一千贯对偌大的国公府不过九牛一毛,却能换来“扶助农桑”的美名,在陛下面前添彩,更能让李恪欠下一个人情——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长孙冲心头狂喜,强压着才没蹦起来:“多谢阿耶!” 心里对李恪的佩服简直到了顶点—— 恪哥真是把阿耶的心思算透了!果真吃这套! …… 沉甸甸的一千贯铜钱,连带几匹价值不菲的越州缭绫(作为质押),被送进了恪记工坊。\5·4^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 长孙冲扬眉吐气,嗓门亮得能掀屋顶:“恪哥!钱到了!我阿耶借的!” 李恪捻了捻那光滑如水的缭绫,眼中精光一闪:“好!东风齐备!” 他雷厉风行,毫不拖沓。 长安城外漕渠畔,官道旁那片闲置的荒地,迅速立起了界桩。 招募来的流民工匠伐木、烧砖,号子声震天动地,能把树梢的麻雀惊飞。 连绵的场院与高大宽敞的工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簇新的黑漆大匾高高挂起—— 恪记农具工坊! …… “进了恪记工坊的大门,就是凭自己手艺堂堂正正吃饭的工匠!”李恪站在崭新的工棚前,声音洪亮,压过所有嘈杂。 “工钱,日结!一日三餐,管饱管够!” “干得多,拿得多!手艺拔尖的,额外重赏!” “谁要是能改进犁具,让铁犁更省料、更耐用——赏钱翻倍!” “工坊赚了钱,人人都有份分红利!” 流民工匠们一个个眼睛瞪圆,几乎以为自己幻听: “干得多真能拿得多?” “改进了手艺真能发财?” “还能分…分红利?” 无数道灼热的目光死死钉在李恪身上,空气仿佛要烧起来—— 这哪是来做工的? 这分明是给了他们一条改命的路! …… 工坊内,炉火熊熊,热浪扑面。`s,w¨k~x¨s_w/.,c~o^m¨ 三排锻炉分工明确:锻打犁铧、弯曲犁辕、打造镰刀锄头。 叮叮当当的锤打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充满力量的洪流。 李恪用铁钳夹起一块烧得通红的犁铧胚:“都看仔细了!这一步,叫‘淬火’!” 话音未落,通红的铁块猛地浸入旁边盛满清水的大槽—— “滋啦——!”一声爆响!浓郁的白气冲天而起! “水火相激,外坚内韧!”李恪大声点出关键。 一个心急的青年工匠学着样子,也夹起一块铁胚淬入水中。 “喀啦!”一声脆响,他手中的铁件应声碎裂!几块碎片崩落在地。 “火候没到!” 李恪扫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