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

第34章 茅坑里的石头

  淮安侯府内。,x.q?i_u\s·h,u¢b_a¨n`g_._c!o~m` 书房中灯火通明。 李文山背着手,脸色铁青,显然是气得不轻。 李修站在一旁,告状似的说着今天的见闻。 “爹!您听说了吧?大哥他现在可真是风光无限啊!” “连太傅大人都对他青眼有加,这简直是平步青云啊!” 李文山猛地停下脚步,一双虎目死死地瞪着李修。 “那逆子现在成了太傅的红人了?” “是啊,爹!” 李修猛地抬起头,一副震惊的样子,就好像自己刚刚知道一样。 “大哥才华横溢,见识不凡,深得太傅赏识!” “可他明明是我们淮安侯府的人啊!他有这等本事,为何早不显露?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他这分明就是不想让我们侯府好过啊!” “爹,您想想,他若真是心向侯府,有这等机会,为何不先与您商议?” 李修的话可以说是句句戳在李文山的心窝子上。 他本就是那种心高气傲之辈。 现在被儿子这么压着,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 尤其是李修说出的话。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的脸上。 “他敢!老夫生他养他,难道还不够吗?” 眼见见李文山怒火中烧。`h/u~l¨i*a!n^b!o′o-k?.^c+o_m- 李修立刻添油加醋的继续说道。 “爹,儿子倒是有个法子,应该能让大哥他回心转意。” 李文山斜睨了他一眼。 对于这个小儿子,他也是又爱又看不起。 是的,就是看不起。 因为除了能让他开心点外,似乎就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本事。 李修听到这话,心里暗骂一句老东西。 但脸上却是挂着笑脸。 “爹,您忘了?后日太傅宋濂大人不是要在府中宴请京中才子吗?” “您想想,那些儒生们,哪个不是把孝字挂在嘴边的?” “大哥他就算再怎么不情愿,在那种场合,他敢当众忤逆您吗?” “到时候,别说什么青眼有加了,恐怕太傅大人都会觉得他品行不端,不堪大用!” 听到这里,李文山渐渐明白了自己小儿子的意思。 他亲自上门,放下侯爷的架子,去请一个儿子回家。 这姿态已经做得够足了。 “哈哈哈哈!” 李文山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伸手重重地拍了拍李修的肩膀。_优¢品¢小?说?网¢ .无~错¢内-容` “好!好!还是我们修儿脑子活络!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 李文山和李修父子俩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 李修自从那日得了他爹的赞许,更是来劲儿了。 接下来的两日,他跟个鬼似的在京城里蹿腾。 那些平日里只知道之乎者也、清高得跟仙儿似的才子们,没想到也挺好套话的。 李修也不傻,不直接问李玄。 而是迂回着,先是打探他们对孝道的理解。 无非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一套。 等把气氛烘托起来了,他便装作不经意间提起自家那不幸的大哥。 “唉,说起来,我那大哥也是命苦。” 李修故作叹息,眼圈儿微红。 “自小就不受待见,性子又冷。” “可怜我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费了多少心血啊。可他呢?” “翅膀一硬,就忘了根儿了。如今发达了,连家门都不回,逢年过节也不见人影儿,我爹日日夜夜地盼啊,就盼着他能回来看看,可他就是铁石心肠!” 这话可以说,直接把李玄说成是无情无义。 把李文山的嫌弃说成是舐犊情深。 那些才子们听风就是雨,一个个义愤填膺。 觉得李玄简直就是当代最大的不孝子。 一时间,“淮安侯大公子不孝”的流言就在京城小范围地传开了。 尤其是在那些热衷于道德评判的文人圈子里。 简直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玄对于京城里甚嚣尘上的流言蜚语自然有所耳闻。 但他并不放在心上。那些捕风捉影的闲言碎语,于他而言,不过是夏日蚊蝇的嗡鸣,惹人厌烦,却也无伤大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